積雪草,常見民間中藥,傘形科草本植物,全草入藥。性味,苦、辛,寒。具有清熱利濕,解毒消腫之功效,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積雪草中藥性能。
積雪草中藥性能
化學(xué)成份:
含多種α-香樹脂醇型的三萜成分,其中有積雪草甙、參枯尼甙、異參枯尼甙、羥基積雪草甙、玻熱模甙、玻熱米甙和玻熱米酸等,以及馬達(dá)積雪草酸。此外,尚含內(nèi)消旋肌醇、積雪草糖、蠟、胡蘿卜烴類、葉綠素,以及山柰酚、槲皮素和葡萄糖、鼠李糖的黃酮甙。
性味、歸經(jīng):
性味:苦辛,寒。
①《本經(jīng)》:味苦,寒。
②《別錄》:無毒。
③《日華子本草》:味苦辛。
④《本草求原》:甘淡辛,寒。
歸經(jīng):歸肝、脾、腎經(jīng)。
①《泉州本草》:入肝、脾、腎三經(jīng)。
②《閩東本草》:入心、肺、脾、胃、大腸五經(jīng)。
功能主治:
清熱利濕,消腫解毒。治痧氣腹痛,暑瀉,痢疾,濕熱黃疸,砂淋,血淋,吐、衄、咳血,目赤,喉腫,風(fēng)疹,疥癬,疔癰腫毒,跌打損傷。
①《本經(jīng)》:主大熱,惡瘡,癰疽,浸淫,赤熛,皮膚赤,身熱。
②《藥性論》:治瘰疬鼠漏,寒熱時節(jié)來往。
③《唐本草》:搗敷熱腫丹毒。
④《日華子本草》:以鹽挪貼,消腫毒并風(fēng)疹疥癬。
⑤《滇南本草》:治子午潮熱,眩暈,怕冷,肢體酸困,飲食無味,男婦童疳,虛勞發(fā)熱不退者用之,利小便,水牛肉為引。
用法用量: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(鮮者0.5~1兩);或搗汁。外用:搗敷或搗汁涂。
相關(guān)配伍:
1、牙痛塞耳:用連錢草(即積雪草),和水溝污泥同搗爛,隨左右塞耳內(nèi)。(《摘玄方》);
2、熱毒癰腫:秋后收連錢草。陰干為末。水調(diào)敷之。生搗亦可。(寇氏《衍義》);
炮制方法:
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,切段,干燥。
性狀鑒別
干燥全草多皺縮成團(tuán),根圓柱形,長3~4.5厘米,直徑約1~1.5毫米,淡黃色或灰黃色,有縱皺紋。莖細(xì)長、彎曲、淡黃色,在節(jié)處有明顯的細(xì)根殘跡或殘留之細(xì)根。葉多皺縮,淡綠色,圓形或腎形,徑2~4厘米,邊緣有鈍齒,下面有細(xì)毛。葉柄長1.5~7厘米,常扭曲,基部具膜質(zhì)葉鞘。氣特異,味微辛。
臨床應(yīng)用:
①用于止痛
取積雪草曬干研細(xì),每日1~1.5錢,3次分服。治療胸、背及腰部外傷性疼痛42例,27例止痛,14例好轉(zhuǎn),1例無效。
②治療傳染性肝炎
取鮮積雪草4兩,加水500毫升,濃煎成250毫升,趁熱加入冰糖2兩溶化,分2次空腹服,7天為一療程。治療10例,服藥4天黃疸消退、食欲改善、惡心嘔吐消失者3例,服藥1周黃疸消退、消化道癥狀好轉(zhuǎn)、胃納增進(jìn)者5例。肝腫大于服藥二療程消退2例,三療程消退5例,四療程消退3例。
③處理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帶菌者
取積雪草(干)1000克,水煎2次,合并濾液,濃縮至1000毫升,加防腐劑,pH調(diào)至8左右。每服10毫升,5歲以下兒童減半,每日3次,空腹服,連服3天。處理30例流腦帶菌者,3天后連續(xù)3次作鼻咽分泌物采樣培養(yǎng),結(jié)果轉(zhuǎn)陰24例,較磺胺噻唑?qū)φ战M的轉(zhuǎn)陰率高。